寫作這件事

回顧我的求學經歷,寫作這件事以不同形式出現在眼前,某天突然覺得整理一下還留在記憶中的那些片段,和描述各種時期的喜好變化好像也還不錯,以下會以近乎流水帳來寫,但畢竟我也不是什麼寫作大師,只是一位普通的物理系學生,以下大部分為個人體驗,並不是乾貨或補包之類的好物。

小學階段

其實我對小學的事記憶很模糊,連同班同學都不見得全都記住了🥺,現在回想,也只記得曾經參加一些小比賽,像是讀報比賽之類的,那時就覺得提筆寫想法還蠻有趣的,後來升上五年級,接觸班級圖書中的金庸小說後,讀到有趣的句子或詞語總會特別記下,寫作文或作業時便能偷偷帶入,從那時我便很喜歡在文章中寫進最近閱讀的內容。

這個時期我對寫作並無特殊愛好,僅僅只是用完成作業的敷衍心態來面對,也許這就是為何回憶最少的原因吧。

國中階段

國中三年算是我的寫作能力和靈感最多的時光,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受導師兼國文老師的啟發,讓我喜歡上寫作這件事。

那時導師規定要繳交的項目有考試作文、每日隨筆(聯絡簿日記),雖然總會覺得這些作業很煩,而且聯絡簿忘記寫還會被打……,小孩子的我超怕痛,皺著眉還是會寫完繳回,但努力的回報是會收到詳細回應和評論,評論類型的話,有些是寫作技巧的使用,有些是情感濃淡的敘述,各式各樣。自己寫的時候還不覺得,但收到回覆時,感覺就像和老師進行對話一般,有種被重視的感覺,心理暖暖的,漸漸地好像不那麼討厭寫作這件事,反倒很珍惜這些練筆後能得到意見的機會。

而國中上課時,看到善用修辭可以幫抒情作文加分,啊理性寫的作文的話…..修辭好像就不是最重要的樣子,總之為了分數也為了嘗試新事物,我開始探索自己善用的修辭,後來得出的結論是摹寫,因為寫作文時總想不太到精巧的譬喻或對句,但細膩的形容卻是挺擅長的,於是我漸漸增加使用摹寫的頻率,把腦內畫面用句子慢慢勾勒出來,盡可能讓讀者藉文字得到身歷其境或獲得想像的線索,由此寫出的作文也得到老師讚賞,也曾經在班上被當眾朗讀,現在想想那畫面…..,好想挖個坑把臉遮起來啊啊啊啊。

當時有個習慣,就是隨身攜帶小本子,偶爾少女的想像力爆發或想到一個小說的好段落時,便能立刻記在上頭,一時興起甚至會加上塗鴉,雖然現在看來那些短文實在寫的很糟糕,完全沒有價值可言,但它們保存了我當時的部分想法,順便練了一些愁緒十足或應該很美的句子,算是一種寫作對生活的調劑吧。

除了老師規定要寫的抒情類作文,因為科展的緣故,人生第一次接觸到嚴謹的寫作模式,一開始真的有點吃不消,畢竟從小開始寫的都是盡量抒發情感的作文,當然沒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我常常都在無病呻吟,但科展報告可就不能隨意胡謅了。

研究些什麼就只能寫些什麼,不能亂寫,而且要把研究數據寫成報告,光是看著空白的電腦文件就忍不住頭皮發麻,寫報告的過程反而比做實驗還痛苦,每個標題都有固定要寫的項目和眉角,研究目的寫變因、研究過程與方法寫詳細的研究過程和數據、研究成果寫簡短的結論。整理數據後,依照這些老師叮嚀的要點,和組員合力為數據加上理論說明,以及研究方法,寫完後再請指導老師看過批改,然後再次修改,經歷這彷彿無終點的批改修正輪迴後,讓指導老師點頭才算完成報告。

不過現在回頭看這些報告,我寫的部分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吐槽呢,但至少讓我對科展報告產生了概念,沒白費付出的心力。

高中階段

因為加入實驗室的緣故,所以用科展格式寫報告的頻率變得更高了,而我也用一個新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因為這件事和以後會提的實驗室生活高度相關,所以之後我會再寫文章記錄這件事,這篇主要記錄校園內的寫作項目。

我是學測新制國寫的考生,一年級就開始練習在80分鐘內寫兩篇作文,不過我的文學興趣在高中時已經幾乎消失,所以也不像國中時那麼執著於作文,加上文學小說閱讀量也下滑,對文字的敏銳度下降,寫文章時總有種不順暢感,能替換的詞語就剩下還記得的少數幾個,總要花很多刪改才會滿意。而我又以敷衍的態度應對這件事,也不特別去雕琢用句,長期看來,我的分數似乎來自於理性題的部分,抒情題一遇到詩詞,光是看懂題目就足夠花時間了,有時甚至看不懂,只能依猜測瞎寫,難怪總是拿低分,QQ。

簡言之,國中時我的文章仍有特別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比較不像逐字稿,但高中時沒在用心,寫的作文和我平常的說話方式相差無幾,非常白話。

而高中取消聯絡簿後,改以週記和導師溝通,這對我這樣不善言辭,又離老師遠遠的學生來說,寫週記成為抒發壓力以及對話的管道,把心裡那些雜亂的想法慢慢以文字寫在紙上,具象化後有些焦慮便不會那麼困擾了,而導師的批閱和鼓勵也是另一個治癒的管道,很感謝老師們的真誠回饋,雖然多寫幾個字薪水應該不會增加,但對我來說卻是治療般的存在,也可以得到長輩的提醒,跳出高中生視野來看問題,我記得高一時常和班導提到睡眠不足和上課打盹的問題,每次老師都會回覆我要多睡點,還提到上課時有觀察到我的精神變化XD,看到這句話,真不知道該笑還是該發抖,原來坐最後一排也會被發現在偷睡覺啊啊。

現今

寫作這件事,除了本業常需要寫的實驗報告,或是偶爾應教授要求而需要查詢資料的書面報告這類目的性極強的類型,現在已經成為留下生命足跡的方式,不拘泥於文句優美程度,而是誠實地寫出自己的見識和內心話,用漫漫的文字描摹後治癒心靈,或許這也是我用部落格的初衷吧。

雖然以往最低潮時連提筆的力氣都沒有,但走出那段日子後,簡短留下的紀錄讓我可以回憶那種痛苦的感受,理解,然後,學會接受與它共存,在情緒襲來時,也能減少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寫文章確實成為生活中用來整理想法或減少無謂痛苦的方式,畢竟我不會畫畫,只能用文字敘述,而以往那些訓練,即使已不像當日那麼傾心或熟悉,但無形中建立我寫作的基本直覺,減少花在思索文字架構上的心力。

而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最近觀察到寫作是一件需要長期維持習慣來磨練的事,以往因為有老師看管和給建議,所以寫作過程的阻礙變小,但現在雖然自由許多,但要靠自律來約束自己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實在也不容易,因此這項技能退步許多,致使產出時間拉長,而產生更多藉口讓我不想坐在電腦前敲鍵盤。雖然現在已經回不去國中那種文思泉湧的感覺,但寫部落格講點生活瑣事還是做得到的,只是頻率可能會受制於一時興起或自制力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