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成自然
上大學後,學了好幾個奇怪的技能,但有個共通點,這些都是高中的我不會想碰的事。
高中時耳聞學程式很重要,雖然曾經接觸圖形化的Scratch、用DevC++寫c++,也摸過幾次要用迴圈的自走車,但課程結束時,我的學習也跟著停止了。當時老師和我說,高中畢業至少要能用C++寫出一百行的程式,我不太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樣子,唯一能確定的是,我真心害怕寫程式。於是,我在物理系當了純種程式麻瓜一年,直到大二偶然闖進一堂python課,授課老師強調他希望修完課後,不一定要當個很厲害的程式專家,但至少不要懼怕寫或讀程式這件事。每堂課老師都仔細地一行一行解釋,再配合大量的習題講解,漸漸地,我對程式的排斥感不再強烈,雖然這不代表我喜歡debug好幾個小時,但我對於找出寫法這件事有信心。
後來依著這堂課帶給我的自信,大三成為我目前寫過最多程式的一年,數值分析的MATLAB、統計的R、打工需求的python,還有個只能看懂但不會寫的html、Javascript和CSS,我覺得這是高中的我所想像不到的,反思整個過程,其實學程式不需要老師,大部分寫習題的時間,其實都用在搜尋資料和望著牆壁苦思,順帶一提,歷經過的debug真的很難忘,但有個值得信任的人引導並給予自信,才是我願意突破心魔的關鍵。
習慣成自然,是這個月一直體悟到的道理,感觸最深的是從程式麻瓜進化成0.1個程式匠,其他實例大概就是在論文海中摸出輪廓,疫情劇變,還有處理生活的各種不順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