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夢中總想起,儘管那裡不是我的家
聽到頂樓加蓋的這集,提到高雄的金色陽光、藍天(冬天時,我的印象總是霧濛濛)與河海,我又開始想起在這個生命中很特別的城市,想起好吃的麵店、咖啡廳、餐廳,也被這集提到的回去的儀式感是為了重新與土地連結觸動到,即使不是最好吃的也無所謂。
現在想到高雄的感覺很複雜,我也不知道怎麼寫清楚才好,總之就把還想記住的想法寫下來,隨著時間沈澱後,再慢慢修稿。
我記得曾在大學過完第一學期後,在社群上寫下高雄永遠不是我的家這句話,過了四年,我的答案開始模糊起來,這是我成長為一個獨立成人的地方,費了好大力氣來融入這座城市的步調,讓這裡成為離家求學後,對自己而言的第一個舒適圈,有熟悉而友善的師長教導,無所不談、說走就約去大吃的室友、耐心又厲害的學長姊們。但如今曾經每天碰面的朋友各奔前程,即使回去,也只能看著景物遙想當年。
我還停在原地,不願意離開那些時光,也使得偶然路過高雄時,伴隨欣喜而來的,總是悵然與寂寞。
居於高雄的日子裡,生活的最自在的果然還是大四那年,已經沒有大一或大二那種拼命求生的壓迫感,搬出沒有私人空間的宿舍,在高雄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間,特別喜歡在假日休息時,待在陽台看著外面的觀光人流,也喜歡看著駐於碼頭的船隻,和陽光下海面的波光閃閃。
我覺得這海岸有種魔力,給人一種放鬆、自在的感覺,能懶懶慢慢地沿著海岸行走,不用擔心被人潮淹沒,路過鐵道公園時,還能看見小孩子在放風箏,或是難得出現的騎警和馬兒,此時金色的陽光灑落,帶點港口腥味的海風拂面,僅僅是看著港岸或愛河水面,都能感覺心靈被掏洗過,心情也平靜許多。
關於天氣,夏天的高雄,免不了有毒辣的陽光,悶熱的空氣,還有午後瞬間降下的暴雨,天氣表現總是很強烈,又變化得讓人措手不及,而冬天則是我很喜歡的季節,撇除讓賴床症狀加重的缺點,冬季的白天涼爽又相對乾燥,沒有夏天那種彷彿要被烤熟的高溫,海風微冷且更加強勁,吹得人腦袋清醒,適合邊散步邊思考人生,而我總覺得,冬季讓我對事情的感受更深,現在回憶到的事情,也都是冬天發生的居多。
而冬季天黑得早,那時我最喜歡在颳風的夜裡,騎腳踏車在路上漫遊,因為馬路寬敞,人潮也散去,更能無包袱的在路上飆腳踏車來紓壓,或是宣洩期末考前累積的焦慮,而後才有力氣回宿舍繼續面對現實。
說起來,我也不能確定是否喜歡這座城市,但部份的時光的確由她承載著:
我會一直記得在這座城市吃到的好吃食物,粉角奶綠、鬆餅、刀削麵、下水湯、骨肉湯、很像家裡煎的荷包蛋、加滿蒜泥的燙大陸 A 菜(以前我其實很討厭這種菜,但現在即使是清燙也吃得很滿足)、西西里咖啡、炸雞排;
也會記得那些人們與點點滴滴,說走就走的火鍋、烤肉、羊肉爐局;搭著輕軌叮叮噹噹的去採購;獨自在收工後搭車回家;連假沒事逛夜市和坐在路邊大吃;學期結束後的閒談和炸雞;和猴子搏鬥保護晚餐;各自回家前一口氣解完系列遊戲;輪值早晚餐。
太多還記得的事情都留在這裡,匆匆行過一個巷子,便能想起一些快樂的事、對不起人的事,以及遙想當初經過時,可能的所思所想,這城市是我曾經安心生活的地方,也讓縹緲回憶能有憑依,再次顯現於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