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回顧- 不確定性,低潮與回歸平淡
每年的回顧文,總是會拖到新的一年過去一半了,才在電腦前抱頭苦思還記得的去年感悟,勉強在電腦前寫出一篇回顧文。往往在撰寫當下,免不了質疑文字內是否摻入新的半年的想法,而讓這篇回顧文變得不太純粹,但我想這種對回顧文莫名的執著,也許再過個幾年,就不會如此在意了吧。
撰寫當下是2023年的7月,其實我對2022上半年的印象已經很淡,得從日記才能回想一些片段,所以快速掃描過去年的日記後,就寫一些對於去年的想法。另外,發現很久沒幫回顧文設定音樂了,這篇文章可以搭配spitz的魔法のコトバ一起閱讀。
搬出宿舍的生活
今年比較大的變化,可能就是終於搬出猴子盤踞的學校宿舍,開始外宿生活。
其實大二下學期就有搬出學校的想法,不過落實並找到理想的房子時,已經是大三的事情,途中經歷的找房焦慮、簽約焦慮和搬家焦慮實在難受,大二下曾暗想大概是最後一次搬家,殊不知最後結論是大學每年都搬家,唉,理想還是美好的。
現在只記得搬家那天,那些堆滿宿舍房間的箱子,和室友兩人來回數趟才搬出宿舍大門,之後載到租屋樓下,再扛著箱子爬樓梯搬家,搬完後,只覺得搬家真的是種能把人的體力和精神抽光的活動,尤其是在高雄的烈日之下,太陽一曬頭便昏了。剛住進去的幾天,基本上都忙著將行李歸位,打掃廚房和清理各個空間,還有搬運新買的電器和生活消耗品,雖然那陣子確實相當疲憊,但看著獨屬於自己的小房間及衛浴,”這是我在高雄的家”的想法油然而生。
在外居住和住宿舍的生活,我偏好前者。過往住宿最不習慣的就是共用衛浴,但外宿後可以獨自使用,一定程度上減輕許多生活壓力,而有自己的房間,可以盡情布置成喜歡的樣子,也不用擔心偶爾從背後走過的室友是否瞄到螢幕畫面 (其實沒人在乎),冷氣溫度也能自行決定。走出房門後,可以在廚房烹煮想嘗試的料理,也可以看著陽台外的海景放空,或是在客廳和室友聊天。雖然外宿初期生活方式變化太大,大概三個月左右才慢慢習慣,但後來回到租屋處都是相當自在的狀態,對於容易不安的我而言,我很喜歡這個地方。
低落
其實每次期中考或期末考週,大概就是日記上會常常出現一些表達難受詞語的時期,整個人會變得浮躁,吃甜食或暴食的想法也增加,但考試畢竟有個期限,無論好壞,總會在學期結束後便能脫離考試、報告和上台發表的追殺。這裡的低落,是去年下半年忽然出現的低落,那是一種很深的悲傷,可怕的是我也不懂發作原因,而且也控制不了淚水,這個失控的感覺讓我對自己感到相當憤怒。掉淚到無法好好入眠,也使白天的精神和情緒都受到干擾,然後夜深人靜時開始掉淚,陷入惡性循環,終於在某次不應該發生的極度情緒失控後 (雖然冷靜後立刻道歉並取得原諒,但每次想起仍有很深的愧疚感),我才意識到自己需要尋求他人協助。
經過幾次晤談,以及在生活中練習接納自身的情緒,感覺身心似乎漸漸恢復平穩,現在回想這個低落的可能引爆點,應該是當時正在適應在多個任務中切換的生活,以及面臨申請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再加上沒有很好的管道抒發壓力,漸漸累積的結果才產生這次低落吧。
第二次遠距
大概在4月左右,確診人數又像2021年一般開始上升,於是大學生活迎來第二次遠距。可能有了一次經驗,加上打過疫苗,所以這次遠距比較沒有第一次時的壓迫感,生活如常的過,本來就習慣外帶的日常依舊,只有課堂搬到了線上。
我自認是個很容易分心的人,在遠距時的專心程度的確比在實體教室中低,但好處是可以在上課前1分鐘爬下床開電腦,之後邊吃早餐邊聽講課,也不用背著沉重的電腦或書本出門,算是遠距下的一些小確幸吧。
架自己的部落格
架一個部落格的想法其實醞釀很久,剛開始是在blogspot寫部落格,但使用後覺得版面調整方法太難懂,容易花時間在調格式,而且將來如果想要改版型,又得大費周章微調。後來看了一些作者的網站,才知道原來架部落格可以不用非常懂網頁設計,只要安裝必要的程式,再依照步驟執行就能架出部落格。
於是在2022下半年的某個又在逃避考試的晚上,就動手開始架設個人部落格了,最後我是使用Hexo和gihub page架設,原因是看到追蹤的工程師有使用hexo,一個非常沒有說服力的理由。目前我的理解是Hexo構築出部落格本體,然後github page將部落格放在網路空間中,讓其他人可以搜尋並且看到這個網站,以上為不正確個人感受。
當時架設時其實看了不少教學文章,最後實際操作是依照”Day 2:挑選 Hexo 作為工程師技術部落格”的系列文來完成架設,步驟比我想像中簡單,除了中途遇到沒辦法使用hexo c等hexo必用指令的情況,後來從windows控制台中改了某個我已經忘記的設定才解決。hexo有很多主題可以挑選,挑了一段時間,看到”Hexo Fluid 主題使用指南”這篇文章介紹,才跟著教學設定fluid主題,到現在使用約半年都還蠻喜歡的。
我發現我對於有個”自己的xx”執著很強,以前在blogspot寫總有種不適應感,也被繁瑣的設定惹惱數次,但現在把部落格放在github page上,才感覺真的有一個部落格的感覺。現在進一步想做的是維持每個月發一次文章,原子習慣中提到,剛開始不求完美,只求開始動作就好,今年因為自己的一些心魔而沒有好好執行,寫作的感覺都退步許多啊。
逐漸無感
無感其實有點太籠統,應該可以拆分成失去好奇心和失去時間實感,前者算是我的老毛病,後者是今年慢慢有感的事情,雖然忘記昨天吃什麼是很合理的事情,但忘記一些沮喪或開心的事情時,常常會感到驚訝。有時候看日記,會發現一些以為很遙遠的事情,也不過發生在一年前,但我卻已經想不起來當時的感受。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感受,驚訝之餘其實是悵然,那些以為十分特別的感受,僅僅過了一年就忘記了,而高中時的感受更已所剩無幾,只確定我曾經參與其中,但是當時的心情卻已記不得。
或許這是一種隨著年紀增長,心態也變化的過程吧。
今年的一些事情
- 感覺又認識實驗室成員一些,也變得能好好說出一句話,不會像以前問個問題還得心理建設幾分鐘。年初去會議,下半年出遊都是非常快樂的回憶
- 從2021開始用原子習慣的態度面對閱讀,睡前最少讀1頁書,讓今年的閱讀量上升
- 漸漸適應家教和課業並存的生活
- 吃好吃的羊肉爐,和室友吃掉可能4人份的火鍋食材
- 自己煮飯,吃飯時間可以看動畫,今年看了最有感的是蜂蜜幸運草和86
- 社群網站真的很恐怖,滑一下一個晚上就過去了,但推特仍然是每天必看項目
後記
大概寫了3年回顧文,漸漸有點抗拒寫回顧文,因為總覺得沒辦法把過去一年的事情寫完整,也沒有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一年,反倒是在幾件我還記得的小事上費筆墨,那不如看日記就好。
話是這麼說,但過段時間再看回顧文時,感覺留下一些文字不會是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