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習放下,到習慣困惑
開始寫這篇2020回顧的時候,是在2021年中,似乎有點為時已晚,但現在還不寫,估計又會被我擱到某年某月,才想起來還少一篇文章啊。
閱讀時可以搭配王牌投手振臂高揮的片尾曲”ありがとう”一起聽,王牌投手是我的動畫啟蒙作,這首歌是一首很溫暖的曲子,而我想把這首歌送給2020的自己,活著真好。
如果說要幫2020年做點什麼總結,我會說這是學習放下過分比較,開始認真融入新生活的一年。
記得2020年初,剛過完大一上學期的我,在這座待了半年的城市裡,靜靜在instagram寫下新年新希望: 活著,要快樂,而年末檢核的時候,發現只完成了一半,還是有好多時候,情緒是被壓抑著,甚至以激烈負面的形式爆發出來。
真的,長大才發現,人生好難的事,除了變有錢以外,另一個就是對於生活感到滿足了。
2020年1月,我結束大學第一學期的期末考,回家過寒假,而疫情的消息則在過年出現,這好像是我記憶中第二次感覺到生存危機,第一次應該是H1N1,但那時很快就平復,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然而這波COVID-19的疫情卻持續延長,於是接下來的兩個學期,都只能從同學和老師的眼神中,來判讀該怎麼回應。前半年因為受到疫情很大的刺激,所以我的生活方式劇烈改變,社交範圍限縮到只剩同學和室友,而飲食則變成自煮風格。感覺是挺健康的,每天早睡早起,醒了就去跑步,但因為仍在找尋對高雄的歸屬感,多少還是會有壓力過多的時刻,年中曾有一次,而後半年又出現一次,然而這次我有點壓不下來,只能尋求協助。
大一下基本上修課比較發散,學期初本來以為應付得來,但後來發現真的跟不上,只好慢慢放下,但也意外的收穫一門很喜歡的藥學選修。大二上的課業,因為大多是專業科目,讀的蠻起勁,不過也在數學打底上撞牆多次;但這學期實驗課的負擔更重,學期初非常排斥,直到期末成果發表都還是不太知道自己學了什麼,現在回想覺得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學會示波器的基本操作。
今年的巨變,讓我有種生活模式可能永遠回不去了的感覺,不知道要戴多久的口罩,以及疫情的陰影將會籠罩多久,太多未可知的因素讓我恐懼了些時日,但人總是需要往前走,臺灣的疫情大約在6月左右便控制妥當,也總算略微安心了點(註: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生活又變了,之後再提吧)。通過大一最後一個期末考後,待在快搬空的舊宿舍裡和室友敘著有的沒的雜事,也第一次訂了外送,就這樣頗為隨性的度過大一的最後一晚。
我回到了好久不見的家,出外求學,故鄉反而變得像異鄉了,而我就是那個匆匆而至的過客,時間到了,我得回到另一個位置上,繼續找出屬於自己的地方,想到這裡,不免有些遊子的感慨。
後半年我又換了宿舍,每次適應新環境總得花上一番力氣,前幾天特別想家,每天在漆黑的房間中凝視著天花板培養睡意。
新學年開始做了專題,有點迷惘的找到老師,很幸運的被接納,但容易緊張的我,天天懷著恐懼走進陌生的空間,抱著自己的筆電瑟縮在角落,靜靜讀著老師給的資料,然後每天瘋狂的Google,瘋狂的挖掘著論文。這段過程讓我開始從學生的被動狀態,逐漸形塑出一個主動的研究者心態,遇到問題時即便慌張,也要嘗試查詢可能解法,才知道怎麼和老師討論,總得相信這麼多年,一定有過類似的研究能解決我們的疑惑。
剛開始參與這個團隊,我又如以往般把自己封閉起來,奮力抗拒多一點的交流,只想當個靜默聆聽的旁觀者,漸漸的,等我記得眾人的名字後,他們所談論的事總算不那麼陌生。冬天的某一天,圍聚一桌吃著熱騰騰的湯,聽著老師和學長姐們閒談,我發現總算融入這個環境裡,我所期望的那種溫度,似乎一點一點的出現了。
這一年看的動畫不多,覺得最好看的是強風吹拂和排球少年,咒術迴戰也不錯。因為強風吹拂,我還跑了兩三個月的晨跑,雖然最後又被我找到各種理由而放棄了這個習慣,但也讓我知道,其實跑步蠻有趣的,只是真的要適當休息。最喜歡聽的音樂是強風吹拂的ost,而今年也開始學會用spotify聽podcast,暑假幾乎都在聽大人學的small talk,也有聽一些訪談節目,算是打發掉摺衣服的時間。在年中心情很糟糕的時候,有稍微回顧了王牌投手,雖然已經5~6年沒看了,現在看還是覺得這部作品有種溫暖的感覺,很真實、很善良的氣氛,我覺得強風吹拂也有這種氣氛,不過強風討論的方向不太一樣。
這年看的書不太多,而5月因為疫情而掉進電子書坑,買了四本書,最喜歡的是強風吹拂和沒有愛的世界這兩本小說,三浦紫苑筆下的職人題材十分細膩,閱讀時我彷彿也掉進那樣的世界,不願離開。
今年有刻意壓抑活動的數量,也可能是我單純不喜歡參加太多,暑假受朋友J的介紹而參加了女培營,認識很多有趣的女孩,也接觸了設計思考的概念;6月期末考前去看高中競賽的學妹比賽,感覺自己真的在長大的過程中,丟失了很重要的事物,不過和老師聊過後,又覺得現在走的方向應該沒有歪掉;後半年主要是參與動保的志工,接觸到幾位現在正在這個領域打拚的人們,也看到很多可愛的貓狗,坦白說參與時我感覺到一種沮喪的感覺,對於這議題背後的困境感到無力;11月時去了女培回娘家活動,再次打起精神。
總而言之,這一年其實有苦有樂,但回顧完才能放下這些故事對心理的紛擾,然後繼續學習吧。前半年比較像是休養生息,後半年則在滿滿的困惑中匍匐前行,本來我是很討厭不懂的感受的,但現在我覺得有些事情,需要消化過後才會應用的自在,算是漸漸不那麼急躁,學會接受自己總有無知的部分,盡力去學,而沒想通的就靜待日後的自己來回望了。